从新加坡旅游品牌演变看文旅产业发展方向

作者:147小编 更新时间:2024-11-08 点击数:

  本文转自:镇江日报

华翔

  ■题记

  政府委托国家促进执行委员会来思考并实施五项新的举措,其中最关键的是,描绘新加坡的生活方式、文化和娱乐的前景……这一切其实都要以人为本,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到来,以旅游中心为杠杆,打造人气和宜人环境,才能发挥连动效应,将人流转化为资金流。

  ——《国家营销:新加坡国家品牌之道》

  今日中国,文化与旅游产业正在成为显学,各地政府空前重视文旅发展。这一方面是因为,旅游永远是先知后游,是“我知,我游,我停留”。既然“我知道”是前提,反过来,旅游也就成为外来者对一座城市的最初认识入口,旅游也最能让一些存在感低的、陌生的地方,被别人知道,让世界看见。近年来,“县域文旅热”的兴起、越来越多“宝藏县城”登上旅游热榜就是证明。另一方面,文化,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新标配,不仅是城市软实力的体现,更是决定着城市竞争力的关键要素。最新的城市案例,工业制造大市们,包括长三角的苏州、无锡、常州,珠三角的东莞、佛山,纷纷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,特别是文艺音乐演出、电竞、体育等新兴业态,作为城市名片来打造。

  在已经开始“卷”了的新赛道,我们该怎么奔跑?

  有一座城市,曾被来此投资设厂的跨国公司们定义为“一座无趣的城市”,当时众多国际旅游杂志对它的评论是“缺乏历史与文化”。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,今日的这座城市,却已然成为老牌旅游城市,被誉为“文旅胜地”。个中故事很多,一个小小的切口——城市旅游品牌演变,我们亦能看出其文旅产业发展的清晰路径。

  城市名曰新加坡。

  20世纪60、70年代新加坡推出的第一个旅游品牌为“Instant Asia”(即时亚洲,即一站式亚洲,意指亚洲文化汇聚之地),以东方韵味为切口吸引世界游客,并推出了鱼尾狮公园、莱佛士登陆遗址、裕廊飞禽公园、新加坡动物园、苏州园等早期景点。

  至20世纪80年代,旅游品牌升级为“Surprising Singapore”(无限惊喜新加坡),新增了新加坡河区域、第一座主题公园虎豹别墅、福康宁公园、武吉士街、新加坡热带圣诞节等特色项目,主打现代花园城市和异域情调的旅游产品。

  20世纪90年代,第三个旅游品牌提出,“New Asia-Singapore”(新亚洲,新加坡),展现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新亚洲形象,通过乌节路、圣淘沙、克拉码头、唐人街等项目,强调“购物天堂、艺术之都、东南亚中心”等新的旅游气象。

  进入21世纪,新加坡在2004年提出“Uniquely Singapore”(非常新加坡)品牌,突出“多种族整合、现代与传统融合”,大力宣传健康、商务等方面的亚洲顶级服务;2010年又进一步升级为“Your Singapore”(我行由我新加坡),着重强调以游客为中心的非凡个性之旅,通过实现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旅行体验,将新加坡定位为一个具有亲和力、着眼于未来、创意无穷的旅游目的地。相应的,标志性景点是滨海湾金沙和圣淘沙名胜世界两大综合度假区,并逐步强化针对“亲子家庭”“工作着的千禧一代”“活跃的银发族”“商务旅行和会展参与者”四类长期主要客户定制游线产品。

  2017年,新加坡推出全新的旅游品牌“Passion Made Possible”(心想狮城),其宣传片中有言:“在这里,你所热爱的一切、追求的一切,都将成为可能。心中所想,在这里成真。”并且创造性地提出了七大“激情部落”——美食主义者、城市探索者、精品收藏家、极限挑战者、狂欢发烧友、文化爱好者和进取者,针对他们塑造了27条全新的个性化“激情游线”——街头艺术与美食之旅、心跳挑战之旅、新加坡历史骑行、香料苏丹之旅……

  最新的变化在去年底,新加坡旅游局正式宣布“Made in Singapore就在新加坡”全新品牌活动的开启。既是延续“Passion Made Possible”精神,强调新加坡是一个实现梦想的国度,巩固其活力四射、创意绽放,以及多元文化荟萃的国际形象,更突出鼓励旅客打破固有的旅游框架,从新加坡的“日常”中发现“不寻常”,在平凡中创造难忘时刻,并设计了在樟宜机场的雨漩涡体验“森林浴场”、到小贩中心享受“运动盛宴”等对新加坡日常熟悉场景创新呈现的旅游体验。

  综观这七个旅游品牌的演变,我们可以发现一条三阶段的清晰路径。第一个阶段,是20世纪的三个品牌,尽管有着不同时期主题特色的更新,但依然是围绕景点设计,是“你来看”,看不一样的精彩世界,其本质仍是“观光”。第二个阶段,是21世纪初的两个品牌,虽然还是依托标志性景点来设计活动,但内核已转变为“以人为本”,是“来这里你可以做什么”。而最新的一脉相承的两个品牌,景点已然退化成为背景,突出的是城市生活,是“体验”,是“来这里你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”,强调的是新加坡将想象变为现实的能力。两个品牌间的微妙变化则是从“特立独行”的梦想实现到“日常”中发现“不寻常”的新奇体验。

  这个时候,我们再读本文题记引用的《国家营销:新加坡国家品牌之道》那段文字,当深有感触。从这一段文字中,我们更当能够体会,于新加坡而言,文旅产业,绝不是单一的发“旅游财”,其背后的野心或路径,是以文旅为窗口,引人流进而引资金流引产业流,是以文旅建设为突破,撬动整个城市环境向上向优。从宜游到宜居到宜业,这是一个整体性的系统性的战略。新加坡旅游品牌的演变,已然将这个路径揭示得淋漓尽致。另一方面,文旅发展,也绝不是文旅部门一家的事,而是地方政府制定战略、搭建系统、培育产业的能力体现。公众号“丈量城市”文章《新加坡,是怎么从“文化炎荒”到“文旅胜地”的?》有言:“无论是文化需求端,还是供给端,都由我们或熟悉或陌生的琐碎局部组成,但是他们绝不是在各自为战地埋头苦干,而是在系统性的构建下相互作用,相互促进,共同塑造了新加坡的文化软实力。”

  如是,回看我们的文旅产业发展,更多地方还是处在新加坡旅游品牌第一阶段的位置。事实上,今日地方上出现的种种文旅囧境或事件,也与这个阶段不无相关。有鉴于此,再谋划我们的文旅产业未来,方向、定位以及当走的路径,或许可更为清晰。


版权声明:本篇文章由朝夕友人官网小编编辑,仅限于学习交流,非商业用途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,请在后台留言联系小编,将及时更正、删除。

上一篇:外媒评出全球10大失败的logo升级,如何看    下一篇:智能电动时代再启新章?从LOGO演变看奥迪的品牌DNA丁勇岱:对赵雪华一见钟情,结婚37年无绯闻,如今儿子成了心病


返回上一层 


相关设计作品案例

浏览更多